人民网上海9月25日电 (记者励漪)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开放创新实验室今天揭牌启用。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交通运输大数据系统与安全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市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市级平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信息中心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签约,共同采用建立联合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形式,围绕数据实验室平台安全和软硬件系统建设、交通规划、数据互联互通、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上海市经信委黄瓯副主任表示,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发展领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于2009年,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同年,上海也积极响应了国家相关政策,成为首批加入“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的城市。截至2016年底,不足十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全球占比均已超过50%。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更是实现“双突破”:制造业产值当年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32.6亿元,同比增长23.4%;推广数量累计首次突破10万辆,达到10.3万辆,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推广应用城市。并且,无论是总量、结构,还是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产业整体呈现向上发展的良好势头。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是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公共服务平台,承担了上海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公共数据采集、数据监测、分析研究等工作。截止2017年8月初,该平台共接入56家企业、183个车型、133779辆车,累计行驶28亿KM,其中纯电行驶19亿KM,相当于绕地球72000圈,或往返月球3700趟;节约汽油消耗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8万吨,相当于3.5万棵树累计30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据介绍,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开放创新实验室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到今年底,基于至少15万辆车的大数据平台与2TB数据,实现100+的数据分析单元,形成30人的研究团队;到2018年底,基于至少20万辆车的大数据平台与5TB数据,实现200+的数据分析单元,形成50人的分析团队;到2020年底,基于至少30万辆车的大数据平台与15TB数据,实现500+的数据分析单元,形成100人的分析团队。实验室将聚焦大数据分析在车辆监控、用户画像、交通出行、电池监控、碳积分等至少5个前瞻领域的研究成果,争取为社会各界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
实验室将以开放创新、跨界融合、专业引领为特色,搭建专业平台,构建开放系统,联合跨界资源开展协同研究,构建新型创新智慧生态体系,探索数据开放和创新应用模式,挖掘数据的最大价值,为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政策制定与评估、为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和电池企业在各自领域的分析和研究、为社会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使用等各类数据需求,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国内第一份全面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也在今天首发。研究报告对全球热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行全面梳理,对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作了重点分析,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